宛城区文明网 | 南阳文明网 | 中国文明网

欢迎来到宛城区文明网!

文明新风

您的位置:首页 » 文明新风
王府山社区:家风正 民风淳 社风清

2021-11-02 14:36:02   宛城区文明网

  

 穿行在中心城区共和街老城小巷里,居民门前的秋菊在秋阳下热烈地绽放;布满墙壁的公益广告,处处弘扬着正能量;老人坐在家门口,白首话当年。这和谐美好的慢时光,就在宛城区新华街道王府山社区。

  10月31日,说起自己居住的社区,张女士高兴地说:“我们社区可是好地方啊!这里有著名的景观——王府山,而且还出过张嘉谋等名人。这里民风好,邻里和睦,我们有困难,社区干部都会帮助解决,住在这里可美了。”

王府山的秋韵秋意

  历史积淀深厚 人文景观众多

  600余岁的王府山,隐藏在社区共和街密集的民宅间,是以太湖石为主叠就的假山,是现存最高的明代假山,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据南阳唐王府博物馆馆长崔鉴平介绍,明洪武二十四年(公元1391年),朱元璋封其二十三子朱桱为唐王,藩南阳。永乐二年(1404),南阳卫、府奉旨为唐藩建造王城,因无闲地,把南阳卫所改建为王府,后院营造花园,园中叠石山,名曰王府山。

  唐王府毁于李自成火焚南阳的大火,王府山成为仅有的遗存。历经600余年风雨的王府山现存高度18.6米。据说,王府山旁的油坊坑是当年建造王府山时化石灰所用的坑塘,坑旁建有护卫营房,名为营房坑,慢慢被讹传成了油坊坑。

  与王府山相伴的一处老宅,是南阳宿儒张嘉谋的故居,也在共和街上。

  张嘉谋是谁?如今,很多年轻人并不熟悉,但在市一中的校园里立有他的塑像;梅城公园的树荫下,有南阳人对他的纪念。他是河南声名赫赫的教育先驱:他执教过的书院、主事过的学堂和创办的学校多达17所。他64岁那年,还在南阳医圣祠开办国医学校。他是贡献卓著的史志专家,重修《南阳县志》;他倾力考证、校注明嘉靖《南阳府志》海内孤本;他是藏书家,为在南阳建图书馆,他的藏书悉数捐献;他是考古学家,担任“河南古迹研究会”主任委员并调查文物、整理出书;他是诗人,为清末中州八大名流之一;曾任河南省博物馆馆长等职。

  著名甲骨学家、古史学家、“甲骨四堂”之一的董作宾故居也在社区内的工农路上。当你从故居前经过时,可以想象少年董作宾在北门大街的风中,摆摊刻章的情景。

  建设和谐社区 共创美好家园

  王府山社区位于老城区,因王府山而得名,居民以南阳老市民为主,老年人较多。据社区党支部书记袁丽丽介绍,社区东至工农路,南至褡裢坑,西至护城河,北至北城河。整个社区1504户,3432人,60岁以上老年人460多人。

  近年来,社区紧紧围绕“建设和谐社区、共创美好家园”的目标,立足社区基本情况,推行党建联抓、资源联用等党建引领社会治理“十联”工作法,实现党建引领、共驻共治,统筹引领驻区各领域党组织共同承担社会治理、服务群众责任,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,增强城市治理能力,提高群众生活质量。

  为让社区里的老年人能够“走出来”“乐起来”,社区把居家养老工作作为重点,于2016年8月筹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,深受辖区老年人喜爱和欢迎。社区又从区里有关部门争取资金,将用于提升老人日间照料中心,待全部完工后总面积将达到904平方米,能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、膳食供应、生活照料、保健康复、心理疏导等服务,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。

  同时,他们又多方筹集资金几十万元,利用原南阳宏大机械厂的老旧厂房建设室内篮球馆、羽毛球馆,由社区志愿者参与日常环境维护,方便附近居民每天“打卡”锻炼身体。

  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近年来,社区先后荣获“两争一迎先进社区”“平安建设先进社区”荣誉称号。(南阳晚报记者 庹文相 文/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