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城区文明网

宛城区文明网 | 南阳文明网 | 中国文明网

欢迎来到宛城区文明网!

聚焦宛城

您的位置:首页 » 聚焦宛城
宛城区创新赋能老旧小区改造

2025-11-21 11:46:58   宛城区文明网

  
  老旧小区改造,是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,也是城市更新与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。作为南阳市重点民生实事,这项民生工程在宛城区扎实推进、成效显著,不仅优化了人居环境、改变了城市面貌,更温暖了百姓的心。
  近日,记者深入宛城区多个处于不同改造阶段的老旧小区,实地探访这些小区如何从“面子”到“里子”实现美丽“蝶变”,聆听居民们讲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。
  旧貌换新颜 “面子”靓“里子”实
  走进已完成改造的南阳市发改委住宅小区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崭新、气派的电动大门和车辆道闸。院内,原先破损、坑洼的道路已被平整、宽阔的沥青路面取代,标线清晰;新划设的生态停车位整齐排列,车辆停放井然有序。
  “变化真是天翻地覆!”居民王先生感慨,“以前最头疼的就是停车问题,下班回来晚一点就得‘见缝插针’,亲戚朋友来了更是根本没地方停车。现在,你看,车位规划得合理了,环境也整洁了,连犄角旮旯的杂草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,每天进出看着就舒心!”
  不仅“面子”焕然一新,“里子”同样扎实:全新的太阳能路灯和电子监控系统共同守护居民夜间安全,粉刷一新的墙面与精心设计的文化墙相得益彰,新建的车棚彻底消除了“飞线充电”安全隐患,闲置的空地“变身”精致的绿化景观,新建的健身区域更是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……这个建于2003年的小区,通过系统性改造,实现“逆龄生长”,重新焕发勃勃生机。
  与之相邻的南阳市审计局住宅小区建于1999年,改造重点聚焦于基础设施升级与居住安全提升。步入小区,粉刷一新的楼梯间和栏杆令人眼前一亮,修缮后的门卫室焕然一新,新换的花岗岩树池石整齐美观。门卫室和楼体突出部位加装了醒目的反光护角,有效提升了安全系数。针对阳台散水、地下室地面等“老年病”的精准治理,全面提升了小区基础设施品质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小区里的居民活动中心也完成了改造升级,为老年居民提供了更舒适、更安全的休闲娱乐空间。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动,精准满足了居民们的需求,让老小区有了“暖心”的温度。
  施工进行时 老旧小区奏响“焕新曲”
  与已经完成改造小区的宁静、惬意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陈棚社区丰泰小区、宛运社区宛运小区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。机器的轰鸣奏响变革的序曲,施工人员忙碌的身影映出居民对美好新家的期待。
  在丰泰小区改造现场,一台吊车伸展着巨大的机械臂,在楼宇间平稳而有力地作业,成为施工现场最引人注目的“坐标”。楼顶上方,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,熟练地将已经风化、鼓包严重的旧隔热层一块块拆除、清运,为后续全新的防水工程施工打下坚实基础。
  “这次改造,真是解决了我们顶楼居民多年的心病。”一位居民在施工现场连声感叹。他回忆,以前,每逢雨天,顶楼住户便备受渗水困扰,墙面霉斑蔓延,室内弥漫着潮湿气味。更有甚者,一些长年在外地工作的邻居,逢年过节回家时,打开衣柜一看,里面的衣物、被褥早已大面积霉变,最终只能既心疼又无奈地成批扔掉。“这渗漏掉的,不仅仅是雨水,更是我们的居住品质、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。”他的话,道出了众多老旧小区居民共同的心声。
  老旧小区除了屋漏之忧,安全隐患也如影随形。楼体外部那些曾经为美观而设计的凸出造型,在岁月侵蚀下已然破损,时有碎块坠落,让居民们途经楼下时提心吊胆。
  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,本次改造将系统性根治这些“顽疾”。在清理完基层后,将为所有楼栋重新铺设高标准、更耐用的屋面防水层,并整体粉刷环保且耐久的外墙漆。与此同时,小区内的雨污水管网也将进行更新,从根源上解决排水不畅的问题;全新的太阳能路灯,将在夜幕降临时,为回家的居民点亮温暖而节能的光。
  在宛运小区,屋面防水施工也已全面展开。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,后续将同步推进落水管更换与地下雨污水管网改造,实现从屋顶到地下的全程优化。届时,雨水排放将更加顺畅,小区雨季内涝问题将彻底解决。
  机器的轰鸣,此刻已成为家园焕新的动人乐章。这些正精彩上演的“变形记”,精准回应群众期盼,于细微处着墨,在实效中扎根,成为民生工程最生动的注脚。
  民意“点单” “改”到群众心坎上
  老旧小区改造,改什么?怎么改?对于这一核心问题,宛城区给出了清晰的回答,答案就在广大居民的实际需求里。推进老旧小区改造,宛城区始终坚持创新思路、精准发力,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。
  “我们始终坚持‘改什么’‘怎么改’群众说了算。”宛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宛城区突破老旧小区改造“政府主导、居民被动接受”的传统模式,构建起党建引领、多元协同、民意主导的工作体系。在项目启动前,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上门走访、集中座谈、发放调查问卷、建立线上意见征集群等多种形式,“地毯式”征集居民意见和建议,累计征集各类居民意见和建议9000余条,真正实现了让群众来“点单”,确保改造内容反映民声、符合民意。
  进入设计阶段后,宛城区住建局多次组织设计单位、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代表,联合开展实地勘查,共同商讨、优化方案,确保每一项设计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。该负责人介绍:“比如在司法苑小区的改造设计中,通过业委会多次协商,最终由居民投票确定了停车位规划、绿化布局等关键事项,居民参与率超过90%,使改造工程从一开始就具备扎实的群众基础。”
  在改造内容的确定上,宛城区秉持“保安全、重基础、强完善、促提升”的原则,聚焦屋顶防水、雨污分流等居民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,计划完成屋顶防水整治约9万平方米,疏通改造排水管网约44公里。同时,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,建立“1+3+N”管护体系,即每个改造小区成立一个业主自治委员会,联动物业、社区、消防三方力量,吸纳党员志愿者、退休职工等N类群体参与日常管理,形成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的良性循环,有效巩固和发展改造成果。(南都晨报记者 张婵 文/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