宛城区文明网 | 南阳文明网 | 中国文明网

欢迎来到宛城区文明网!

我们的节日

您的位置:首页 » 我们的节日
年味 就在老南阳的年俗里

2020-04-19 00:43:07   宛城区文明网

  

    俗话说“过了腊八就是年”,牵动亿万中国人的“年”快要来了。说起“年”,自然与年俗密不可分,买年货,吃年夜饭,家人团聚、拜访亲友、除旧迎新,那些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习俗,深深烙上了“中国印”。

  1月12日,南阳唐王府博物馆主办的宛城风物“草根谭”系列民间座谈会上,一群老南阳人聚集一堂,说年俗,话传统,回忆小时候的过年旧事。一时间,那些温暖了我们童年时光的老南阳年俗文化,像深埋于岁月里的酒,醇厚香浓,在空中洋溢,在心里弥漫……

  忙年的那些事儿

  “年”是从腊八开始的。以前南阳农村的说法是:“娃子娃子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”,喝了腊八粥,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。随后,准备年货、买新衣,祭祖、贴对联、包饺子等一系列的“忙年”事儿就开始了。

  市总工会退休干部王政说,清末民初,他爷爷在现新华路与解放路交叉口处开了芝阑轩饭庄,厨艺很高,腊八时,玄妙观道人要熬腊八粥,就请他爷爷前去配料,“锅非常大,有穷人、讨饭的来了就可以盛着吃。”腊月二十三时要祭灶,父亲贴上新灶王爷画,把旧灶王爷画烧掉,家里男孩抱着公鸡,嘴里说着“上天言好事、下界保平安”。

  南阳民俗专家白万献说,“二十三,炕火烧。”腊月二十三是“小年儿”,吃火烧源于灶神的传说。“过去家家户户都在二十三‘请’灶王爷,就是买灶王爷灶王奶的画像。‘请’了灶王爷后,炕火烧、点红蜡烛、焚香摆供恭送灶王爷。

  白万献说,过去汉族过春节主要是吃猪肉,走亲戚拿的礼物中也有肉,食物中最主要的是蒸馍,有枣花卷、豆包、菜包等。平时不过油,到春节还要过油,炸莲菜、炸酥肉、炸鱼块等,一是吃着香,二是没冰箱、过油后能放时间长一点。

  南阳地方志专家郭文学说,“二十五打豆腐,二十六去割肉,二十七杀灶鸡,二十八把面发……过年,大部分都跟吃有关。过去很多家庭都是过年才吃点肉,所以孩子们都盼着过年能吃肉穿新衣。”过年时,人们都会储备红白萝卜和大葱,饺子也非常重要,年三十、大年初一、大年初五都得吃饺子。

  过年的那些规矩

  春节是最有仪式感的节日,衣食住行都不能随随便便。南阳唐王府博物馆馆长崔鉴平说,小时候,年三十吃饺子,头份往往是敬天敬地敬祖宗,一家人开吃时,第一碗要盛给老人。来客人了,主客不动筷,你就不能动筷;只要有客人,小孩子也不能上桌,就在厨房吃。

  独山玉矿原矿长乔群说,中国老传统,孩子从小都得有规矩,但只有过年的时候,许多仪式孩子都参与。现在人们春节拜年不跪拜了,过去过年时候拜年,平辈之间一般作揖,对长辈那可得郑重其事地下跪磕头的,长辈也会给孩子们压岁钱。

  过年时还有许多禁忌,比如不能动剪子动刀等。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戏曲工作室主任唐明华说,过年时不仅得说吉祥话,还有其他不少讲究,比如初五之前,就是清扫,也不能把垃圾往外倒;比如正月里不剃头等。另外,人们都提前把青菜、萝卜等洗净放着,衣服也都早早洗了,初一初二不洗衣服。”辛苦劳作了一年,人们过年时的任务似乎主要是吃和歇了,到了二月就又开始忙活了。

  说着,回忆着,在老南阳的民俗里,承载着满满儿时记忆的文化气息,一时间,让浓浓年味扑面而来……(南阳晚报记者 李萍)